主讲
数据商品化催化城市大数据生态圈的形成
各位朋友,坚持到现在不容易。今天看到主题蛮难介绍的,因为本身大数据商品化还一直在形成的过程当中,所以我把我们软通公司的一个经验来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希望跟很多公司一起来促成数据商品化这件事。我们目标是希望在智慧城市,特别是在产业互联网这块成为领导厂商。
大家知道我们在谈智慧城市的时候,实际上信息技术是站在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有像IDC的一些分析,只是说现在的时代整个信息的环境,是一个所谓的社会的计算平台。所以我们过去可能三五年谈到云计算,谈到移动应用,接下来再谈到物联网、大数据这些,基本上从一个城市或者更大一个角度来讲。现在把范围缩小一点,从一个城市来看,城市本身的数据,可能比电商的数据,可能比很多数据要大非常多,要上百倍上千倍之多,因为移动设备产生的数据,有物联网产生的数据,有所谓监控设备产生的一些流量的数据,等等非常多的数据,每一天每一刻在产生,这些能够带给我们信息量非常大。怎么才能有一个好的数据分析?刚才有很多专家解释到从数据的收集,数据加工等等一连串数据的工作。这些数据提供给我们市民来使用,能够使市民过更好的生活,做最好的决策,比方说智慧城市的衣食住行娱乐方面,去哪里不堵车,去哪里玩,或者到百货公司,不会人挤人,会很高兴,这样好的生活环境,这些都需要一些数据相关的事情来做。
从我们软通公司发展来看,数据在城市发展当中,有非常多的数据产生,从传统的数据城市到智慧城市到现在讲的互联网+的模式,跟很多传统的产业结合在一起,怎么样透过这些数据做相关的事情。这里头大家看到过去数字城市也好,智慧城市也好,事实上很多公共数据还是站在一个所谓的“信息孤岛”上的模式,在城市里头跟大家每天生活结合在一起。现在新的像谈到全民众创,重创什么?通过智慧城市来讲,给我们年轻人也好,或者是一些企业也好,带来相当多的新的业务发展的机会。但是本身数据要很容易拿到,很容易做更多的创新,做更多的新的一些业务的模式,或者是说我们所谓运营的模式,这里有非常多的业务可以做。
今天我跟各位分享就是透过智慧城市里的大数据可以做哪些事情。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刚才联想的高管提到的互联网隐私的问题,如何保护城市的安全等等。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我们如果透过一个商品化的模式来做,我想应该是可以让我们逐渐去把大数据的商品化环境建立得很好。比方说贵州,设立一个大数据的交易所,这里头所要交易的数据,都非常的公开,要出什么价钱卖什么价钱,都在这个数据平台上做交易。所以透过这样的环境,不只是交易所,如果说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这样好的环境,通过类似智慧城市,好的智慧业务的平台,来让很多公司很多从业的人员作做相关数据工作,来透过大的环境在供给方和需求方做公开化、标准化,甚至在一个相关的共同的社区或者大的体系,来做这样一个事情,可以促进数据的商品化环境逐渐形成。因为市场本身,绝对是慢慢自然形成的过程。但是形成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政府给一些政策的方向,政府给一些相关的引导。我觉得贵州做的大数据这样的活动,非常好。
从整个软通公司来讲,把过去做的业务分成几块:一块是政府职能的协作圈。第二块块是大政府的生态圈,怎么样跟市民的衣食住行娱乐结合在一起。第三块是产业的生态圈,怎么样跟城市里面的产业相结合。比如说我们在山东跟一个厂商合作做产业规划,这是一个做传统生产钢材的城市,生产很多钢材,但本身不是靠需求去生产,而是靠供给。所以生产出来的钢材,到底是不是符合市场的需求,符合未来半年、一年的市场需求,不清楚。所以钢材在消化量上,如果碰到市场经济不景气、房产不景气的时候会受到影响,我们通过做规划,利用数据把供给方需要的量做预测,让这些厂商去了解需要的供给量多少,如果你生产太多,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生态圈透过数据,把商品的供给方、需求方多做结合,会对城市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第四块是创新创业生态圈,怎么样针对城市发展的产业方向,将创新创业跟政府引导的方向结合在一起。比方说,像贵阳这边要发展大数据的产业,在大数据产业生态圈里头怎样引导年轻人进来创业,引导企业到这边创业,需要通过这样的一个生态圈,线上线下结合。在城市中,透过这样的模式来跟很多的生态合作的厂商大家一起合作,有一些是需求方,有一些是供给方。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透过数据本身的商品化做一个催化,透过商品的供给跟需求,形成化学的变化,透过这样一个数据的结合,来产生一个新的运营的模式。我刚刚讲的社会平台,从一个纵向提供产品的ITE产业模式到水平方向的提供城市大环境的平台,如果我们还在卖产品,可能卖不动了,应该是提供向卖水、煤气一样的模式,把服务给需要的人。互联网有更多的碎片化、小众化的需求,长尾的需求越来越大,这里当然更多数据需要做理解和分析。
在政府职能的协作圈中,涉及到透过城市跟大数据中心,提供各个方面的需求,把数据做完整的整合;同时,可以把不同政府不同部门的信息,以更简单的方式,一站式地提供给需要的人。比方说刚才有专家说过,办一个手续,不知道多少程序。如果说我们可以让一个市民很快的去办一个结婚证、生育证,晚上把资料填好,经过处理之后,政府相关部门通知他,什么时候去取证件就可以了,这样便民的服务,我相信对政府职能来讲,需要很多的协调跟合作。4月3号发改委有一个通知,希望政府数据公开。我了解到,在上海市28个部门数据公开,北京市31个部门数据公开,这里公开的数据,发改委大概有9项数据,包括财政数据、大项目数据、公共服务数据、国企数据、环保数据等等全部都要公开。这对企业来讲,对很多需要透过这些数据来提供服务的个人也好,或者厂商也好,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这是从城市,一个比较大的角度来提供信息。
另外一方面,在大政府生态圈中,我们从底层社区每天生活的需要出发,这个模式能够从两方面来整合,把数据提供方跟需求方,都能够结合很好。我们在佛山,通过网格化来做,在一平方公里中,把政府提供的信息给相关居民,通过居民为单元、村为单元,把信息结合在一起。通过几年的运作,发现这种模式很好,整个的信息可以落实到非常底层的地方。这其中需要跟相关的提供信息服务的厂商合作,合作内容主要属于数据类的内容。
再来有关产业生态圈,通过类似互联网+的模式,可以在城市里以数据的方式,把传统产业的产业链缺口补齐。比如说刚才举例,以需求方的数据了解整个大的供给量。我们在无锡跟政府合作,建设“一中心四平台”,把政府数据在内部整合出来,整合好之后提供给相关的产业来使用,给市民来使用。从影响上来说,无锡是旅游观光非常发达的城市,大佛寺是当地很好的观光景点,那这个观光景点可以和交通、旅游服务、环保的数据都可以结合在一起,打造旅游,甚至整个文化产业链条。通过这样的打造,可以把城市的产业生态圈建设得很好。
最后是创新创业生态圈,大数据如何与和城市创新结合。现在大家都在提倡众创,利用线上很好的资源,以众筹、众包、分包的模式,把工作发放到城市。另外,包括刚才听到数据清洗、数据加工等工作,如果有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年轻人做,也可以分到城市里去。让年轻人可以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之下,包括线上的环境、线下的环境,可以很方便使用提供的数据,来发展新的创新业务。通过线上线下,跟新的不同的领域,甚至包括大数据本身,都是可以来作为大数据产业,以一个众创的模式来发展。当政府数据开放得越来越多,这些政府的数据很多需要被加工、整合,比方说交通数据和旅游数据,城市文化数据等等,城市相关的信息都可以跟不同的领域进行整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墨迹”就是把气象数据、环保数据加工之后,成为一个提供气象服务的APP,这就是通过对政府的数据进行加工、创新来发展企业。
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以及应用,我们跟合作的厂商在不同的城市,透过这样的模式,提供政务应用、民生应用、产业,不断交互、创新。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能够针对移动大数据互联网等等不同应用的领域,发展更多的大数据服务,为提供市民更好的生活环境。
智慧城市,要智慧的话,关键是拿到信息。就好像一个人念书念多了,就比较容易收集、分析信息,得到自己的决策。城市也是一样,如果收集信息很快,有很多政府数据、环境数据、企业数据,有很快的加工体系,很好的环境做数据分析,这对达到智慧城市或者健全大数据产业的环境来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是非常好的。智慧城市,对于整个国家来讲也是非常重要。因为智慧城市可以带动新的产业的发展,让传统产业升级,也能够带动新的科技产业,这对我国在全球变成一个更有领导力的国家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软通大数据服务的战略目标是提供城市服务,通过平台的模式,跟很多生态圈的企业合作,能够把数据提供给市民使用,提供给政府做管理,提供给企业做服务,实现政府管理、公共服务、民生、产业与创新的提升与转型。过去五六年的时间,透过云计算技术的累积、移动技术的累积,许多城市在一步一步发展大数据。刚才第一位贵宾做演讲提及,还没有看到真的智慧城市。我认同这个讲法,智慧城市在不断演进,不断收集信息,将信息反馈给城市。透过这样的环境,来给城市发展提供很好的数据参考。此外,做城市大数据的商品化也好,城市大数据的产业发展也好,最重要的是人才。我们过去在产学研这块,跟国外的麻省理工理工学院合作,跟国内的北大在大数据方面,跟清华在环保方面都有合作。透过这样的发展,我相信实现城市大数据的商品化,应该是指日可待。
刚才花了一点时间,跟各位分享我们的经验,不知道能不能达到大家的期望。希望跟大家一起,不管是政府也好,还是企业也好,一起发展大数据。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