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开源体系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底座| 数博会官网

开源体系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底座

作者: 张琪玮    来源: 中国电子版   编辑: 杨小婷  时间:2025-11-27 11:36:45  

  居民区内,开源鸿蒙“电鸿”系统大显身手,完成82类电力设备改造后,小区内560个智能电表、155个智能网关的调试验收时间缩减超90%,运维效率提升80%以上;工厂里,开源欧拉以微秒级响应能力打通工厂“数据烟囱”,让产线实现无线化、集中化与柔性化升级;一栋栋办公楼中,基于开源麒麟建设的网信系统在5年内覆盖山西省80余家省直厅局、11个地级市及117个区县的党政机关,交付系统超20万套……开源系统的搭建、完善和应用,正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新气象。

  开源即开放源代码,即在遵守版权许可的前提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修改甚至再发布软件的源代码。数字经济时代,开源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有力推动了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开源体系建设成效卓著

  我国高度重视开源体系建设,“十四五”以来,通过强化顶层设计、集聚创新力量、深化生态协同等,我国开源生态规模持续壮大,开源建设在项目质量、技术创新、产业赋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极大释放了开源发展潜力。

  2025开放原子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活跃开源项目已突破300万个,较“十三五”时期实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我国活跃开源开发者达227.29万人,开源贡献量超5033万次,均位居全球前列。

  从开源技术看,我国自主创新技术成果实现多点突破,开源标杆项目实现跨越式发展。记者从华为公司了解到,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开源系统之一,开源鸿蒙历经10次大版本迭代,汇聚超9200名核心代码贡献者,产出代码超过1.3亿行。截至2025年9月底,开源鸿蒙搭载设备数量超12亿台,开发者超720万,生态伙伴超490家,广泛应用于金融、航天、教育、电力等关键行业,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数字底座。

  另一开源标杆项目开源欧拉的生态规模与技术实力也同步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开源欧拉操作系统装机量达1260万套,社区用户数超550万,成员单位超2100家,全球贡献者突破2.3万人,在互联网、通信、能源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11月14日,开源欧拉发布全球首个面向超节点的操作系统,支持50余种模型微调,异构协同推理效率提升10%~30%。预计到2025年年底,中国新增服务器操作系统中,开源欧拉占比可达55%以上。

  在受到行业广泛关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开源体系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阿里通义千问、深度求索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走向全球,中兴、三大运营商等企业开源的大模型在AIME2024等国际测评中表现突出,部分指标超越同类主流模型。此外,北京亦庄建设的国内首个AI开源根社区“模力方舟”,截至目前,已上线超1.6万个开源模型、超1万项数据集。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对此表示:“中国在开源大模型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位置,这种开源模式将继续推动我国在AI算力、芯片架构和产业生态上的协同创新,为全球数字技术变革贡献中国力量。”

  同时,国产智算企业成为重要生力军。RISC-V开源架构快速崛起,2025年全球市场渗透率达25%,成为推动AI算力、芯片架构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据太初(无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太初元碁”)开源生态项目负责人赵磊介绍,公司深度参与全球多个主流开源社区建设,开放适配太初AI加速卡的核心项目,联合10余家高校,累计适配600余个主流及垂直领域模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国产硬件深度融合。

  据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介绍,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目前已有40余个项目进入正式孵化阶段,涵盖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方向,成为开源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此外,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着力推动木兰中文开源许可协议实现国际通用,建立起连接国内外、贯通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平台。

  开源体系应用触达千行百业

  “十四五”期间,我国开源体系建设从基础布局迈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开源鸿蒙、开源欧拉等核心项目构筑起坚实的技术底座,凭借开放协作的生态优势打破行业壁垒,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政务民生、互联网服务等众多领域落地生根,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在能源电力领域,开源技术实现核心场景深度渗透。在广州,南方电网基于开源鸿蒙与开源欧拉联合打造“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填补国内电力行业统一物联网操作系统空白。南方电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当前已吸引500多家厂商、适配3000余款产品,覆盖92类电力设备和主流芯片,推动电力运维迈入分秒级时代;在鄂尔多斯的乌兰木伦煤矿内,国家能源集团基于开源鸿蒙研发矿鸿操作系统,助力实现综采三机联动、智能瓦斯巡检等创新应用,破解了井下设备互联互通的行业难题。据悉,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网数研院”)还在持续攻关技术突破,将开源欧拉的分布式总线技术整合至电力物联网,大幅提升运行效率与可靠性。这一核心技术,当前已在广州供电局核心装备中成功落地。

  在工业与互联网领域,开源体系成为效率提升的核心引擎。开源欧拉开创“统一根社区、多商业发行版”模式,汇聚超1800家生态伙伴,装机量达1260万套,国内新增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份额占比56%。例如,天翼云基于开源欧拉打造CTyunOS操作系统,在自身核心场景全量替换超20万套,实现通算、大数据等场景应用性能平均提升15%;美团借助开源欧拉的智能优化方案,实现容器云平台干扰检测准确率超80%,有效保障在线核心业务的稳定运行。

  在政务与民生领域,开源技术让服务更高效便捷。在山西,基于开源鸿蒙的社保终端在省内部署超2万多部,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一分钟办结”养老资格认证;山西政务系统的76款政务民生应用中,已有97%启动了鸿蒙化开发,74%已正式上架,服务用户超2000万。在北京,邮储银行北京运河商务区支行推出鸿蒙元服务,实现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等业务“免安装即点即用”,为民众带来便利生活。在山东、江西、贵州等多个地区,开源鸿蒙赋能的智慧隧道均已投用,搭载开源鸿蒙的“连理微纳卫星”也成功在轨释放,开源系统正逐步走进高安全、高可靠需求场景,进一步赋能人们的生产生活。

  从工业车间的智能产线到日常生活的便民服务,从井下矿山的智能设备到云端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转,开源体系正以1.3亿行代码、近4000万个托管项目、261万名活跃开发者的强大生态支撑,持续向金融、教育、医疗、航天等更多领域延伸。随着开源鸿蒙6.0实现“可用到好用”的跨越,开源欧拉在全球市场持续领跑,我国开源技术正从根技术层面打破国外垄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开源力量。

  然而,在开源体系建设取得的累累硕果下,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开源体系仍存在痛点难点亟待解决。由于开源系统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核心技术仍依赖国外原生框架。此外,产业商业化闭环尚未完全形成,国际话语权也仍有待提升。

  “开源社区的实践表明,开源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协作是促进生态繁荣的关键路径。我们期待更多企业和开发者积极参与开源,在使用开源的同时贡献开源,共同推动我国开源生态持续繁荣。”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程晓明表示。

  “开源让技术普惠与可及成为可能,AI等新兴技术正激活千行百业数字新动力。我们将持续通过开源生态塑造和培养人才,为未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赵磊表示。

  记者了解到,面向“十五五”,针对未来的开源体系建设,工信部将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加速国产开源项目孵化与应用落地。从“十四五”的奠基蓄力到“十五五”的纵深推进,未来五年,我国重点开源体系将以技术创新为内核、场景应用为牵引、生态协同为支撑,持续释放价值,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家产业链安全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