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聚焦全域智能 拓展连接边界
作者: 吴双 来源: 人民邮电报 编辑: 谢明娴 时间:2025-11-20 13:46:01
今年是6G标准化研究全面启动之年。记者从近日举办的2025年6G发展大会上获悉,我国已完成第一阶段6G关键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
《人民邮电》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就6G技术发展现状、未来应用场景及产业化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6G与5G:能力边界的颠覆性拓展
6G不仅是5G的简单升级,更是移动通信能力边界的颠覆性拓展。盘和林指出,从技术指标看,6G峰值速率预计达1Tbps,是5G的10倍以上,时延低于0.1ms,连接密度超过千万台设备/平方公里,并支持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
盘和林解释,这些技术指标的跃升将通过卫星互联网、太赫兹频段和智能反射面等新技术实现。“太赫兹频段(0.1—10THz)和智能超表面(RIS)技术将实现超高速无线传输和精准信号覆盖,彻底改变无线通信的面貌。”
对于普通用户最为关注的6G将带来的直接改变,盘和林举例介绍,在生产领域,6G会推动工业4.0向深度智能化方向发展,助力实现全流程无人化工厂;在生活领域,全息通信、沉浸式教育及医疗将得到普及;在交通领域,车路云协同自动驾驶会成为现实;在能源领域,智能电网将实现毫秒级响应。
6G与“万物智联”:从信息传递到智能服务
今年6G发展大会的主题是“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盘和林认为,6G与“万物智联”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紧密联系。
“6G将成为‘万物智联’的核心技术载体。”盘和林表示,“通过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高可靠性、泛在性五大特性,6G将深度赋能智能互联。”
他进一步阐述,6G将突破传统移动通信“人与人”的连接局限,实现“人—机—物—环境”的全域智能互联。“通过太赫兹通信和RIS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毫米级定位和微秒级时延,支持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场景的实时智能交互。”
盘和林表示,6G将推动移动通信从单纯的“信息传递”升级为全面的“智能服务”。一方面,借助内置AI的通信网络能够实现自优化、自愈合,还能通过动态网络切片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通感一体化技术,可实现环境感知与通信的双重功能,这极大地拓展了移动通信的感知维度。
技术储备:抢占6G发展先机的重要基石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超过300项的6G关键技术储备。在盘和林看来,这些技术储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这体现了我国在6G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与自主可控能力。”盘和林分析说,“这些储备涵盖太赫兹通信、超大规模天线、网络切片、AI驱动的自优化网络等核心技术,能够形成专利壁垒,有助于我国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避免遭遇‘卡脖子’风险。”
其次,技术储备将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盘和林进一步解释:“通过提前布局关键技术,我国能够在国际电信联盟(ITU)和3GPP等标准化组织中主导6G架构设计,推动‘中国方案’成为全球标准。”
盘和林补充说,这些技术储备将推动芯片、设备、终端等产业链的升级,预计会形成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在众多6G技术中,哪些最具颠覆性?盘和林认为,太赫兹通信、通感一体化和AI原生网络是三大颠覆性技术方向。
太赫兹通信可实现Tbps级的超高速传输,速度是5G的100倍以上,能够支持8K/16K超高清视频、全息通信以及VR/AR的实时沉浸式体验。盘和林说,未来,借助6G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全息远程会议”,参与者仿佛置身同一空间,手势、表情都能实时同步。
通感一体化技术则通过通信与感知的深度融合,使6G网络能够同时具备“通信+环境监测”的功能。盘和林说,“在智慧交通场景中,基站可以实时感知车辆的位置、速度以及道路状况,从而实现自动驾驶的厘米级定位和碰撞预警。”
AI原生网络通过内嵌AI算法实现网络的自优化和自配置。盘和林举例说,根据用户行为动态调整网络资源,这样能够降低能耗30%以上,同时将网络可靠性提升至99.999%。
融合创新:重新定义未来出行体验
当6G实现通信与智能、感知、计算、安全等深度融合后,将会催生出怎样的新场景、新模式?盘和林以交通运输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6G融合创新催生的新场景、新模式,其应用响应更快、画质更清晰、网络能够容纳更多设备,覆盖更为广泛。盘和林说,当6G与智能、感知、计算、安全深度融合后,将催生“车—路—云—网”一体化的新场景。
盘和林具体描述了智能交通系统2.0的愿景:通过6G的超低时延和高可靠性,实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云端平台、其他车辆的实时信息交互。例如,自动驾驶车辆可实时接收道路湿滑预警、前方事故信息,并自动调整行驶路线;交通信号灯可根据实时车流量动态调整配时,减少拥堵30%以上。
结合低空经济发展,6G可支持低空飞行器的实时定位和避障,实现“地面—空中”无缝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盘和林描绘道:“在未来城市中,自动驾驶汽车与飞行汽车可协同规划路线,同行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
业内预计,6G网络会于2030年前后启动部署。到2040年,6G连接数有望突破50亿,占据全球移动连接总数的一半。
对于6G的未来,盘和林表示,期待6G能催生出大量我们当前难以想象的新应用。实际上,6G的初衷并非单纯满足现有需求,而是致力于创造新的需求。而要创造需求,6G自然需要先依据未来市场需求筑牢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