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中外名家对话”分论坛上,专家热议——协力推进向善普惠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作者: 万齐梦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 张薇 时间:2025-10-14 15:29:44
“如果一台机器能够思考,它可能会比我们更加聪明,那么我们将何去何从?”在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中外名家对话”分论坛上,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海涛以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的这一思考作为个人报告的开篇,引发全场听众深思。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助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引擎。作为正飞速迭代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的“双刃剑”效应也越发凸显。
复旦大学副校长、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执行主任陈志敏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潜藏内生隐患与衍生风险。他分析,内生隐患主要源于人工智能模型数据本身的问题,比如模型存在设计缺陷,因黑箱问题而缺乏可解释性等;在衍生风险方面,包括人工智能滥用带来的危害,如不法分子用深度伪造技术实施犯罪行为。
在陈志敏看来,技术能力失衡加深发展鸿沟。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和头部企业垄断了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压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关键基础设施较为欠缺,过度依赖外部技术,难以摆脱“起步即落后”的结构性困境。
此外,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机制的碎片化问题突出。陈志敏说,近年来,众多国际组织和国家间的合作平台都在着手构建人工智能治理框架,但在执行路径、议题重点等方面较为分散,缺乏一定的协调机制。
人工智能治理关乎人类的共同命运。面对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复杂局面,陈志敏说,中国始终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的普惠发展。
2024年9月,中国提出了《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倡导主权平等、发展导向、以人为本、普惠包容、协同合作五大原则。
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联合多家机构共同发布《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鼓励各方携手打造开源生态。比如,DeepSeek以低成本、高效能、开源的模式,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新方向,降低了人工智能技术使用门槛,可有效弥补南北之间的智能鸿沟。
在宋海涛看来,推动军事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也应成为维护国际秩序、管控安全的基本共识。“在军事领域,我们更多强调全球合作与共同治理。在对信息场景实现准确、全域感知方面,人工智能可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宋海涛说。
荷兰海牙应用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讲席教授兰普罗斯·斯特吉乌拉斯认为,全球合作需要所有参与者都进行透明且合乎伦理道德的人工智能治理。让人工智能受人类控制,这样才不会丢失创造人工智能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