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发布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十大洞察
作者: 若言 来源: 人民邮电报 编辑: 杨小婷 时间:2025-03-04 14:51:29
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迎来发展契机,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25年在软硬件技术革新、AI大模型快速发展、交互技术进一步融合的共同推动下,整体智能眼镜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对此,IDC总结并发布了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的十大洞察。
洞察一:音频拍摄眼镜的普及将加速AI大模型在头戴设备领域的应用落地,并有望在短期内推动智能眼镜实现更快速的发展与迭代。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为1280万台,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为275万台,同比增长107%。
洞察二:端云协同将成为智能眼镜发展的关键,智能眼镜的算力优化将成为后续智能应用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智能眼镜作为穿戴形式的设备,在重量、散热、能耗方面的控制面临挑战。而端云协同架构通过在端侧处理基础交互指令、云端执行复杂分析任务的分工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智能眼镜算力与能耗间的矛盾,进一步推动智能眼镜的算力优化。未来,端云协同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端侧本地硬件的升级也将共同推动后续智能应用生态的建设。
洞察三:智能眼镜在人机交互领域将探索创新更多输入方式,整合并拓展多元化的可穿戴设备形态至其生态系统中。2024年,AppleVisionPro的眼动追踪能力以及Ray-BanMeta摄像头图像识别与AI的结合,将智能眼镜人机交互输入端的方式和体验再次提到重要位置。智能眼镜在人机交互领域将深度探索输入方式的创新边界。
洞察四:隐私安全是智能眼镜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需构建从多方面出发的综合治理体系进行保障。智能眼镜的加速普及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为了遏制风险,整个行业需通过构建由技术防护、硬件加密、用户认知培养、行业规范制定和立法监管组成的“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来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洞察五:智能眼镜市场呈现轻量级眼镜与专业级头戴显示设备双线发展趋势,其中前者有望成为Always-on全天候智能伴侣。轻量级智能眼镜为市场主要玩家提供了更有利于商业化的发展路径选项,而双线发展一方面使得厂商有更加落地的商业模式可以探索,另一方面也为AR/VR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窗口。
洞察六:适应广大近视群体需求成为国内智能眼镜市场用户拓展的重要考验。后续智能眼镜定位将从“音频拍摄工具”开始转向“个人生活助理”,如何更好贴近广大近视群体的大众化需求、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是拓展用户的关键。
洞察七:软硬件一体化能力将深刻影响智能眼镜市场竞争格局,涵盖对硬件、AI技术、内容生态等多方面要求。智能眼镜目前的市场玩家主要分为四大类:互联网厂商、大型智能硬件厂商、科技创新厂商和传统眼镜厂商,他们各自具备不同方向的优势,未来厂商间的合作或成为优势互补、共同分羹市场的重要途径。
洞察八:智能眼镜的购买将呈现明显的售前线下体验特征,对厂商线下渠道构建提出更高要求。相较于其他智能硬件设备,智能眼镜渠道将对传统眼镜产品的渠道体系有更多依赖,与其深化合作成为市场拓展的关键,且这种现象在电商市场发展不充分的海外地区更加明显。
洞察九:智能眼镜的供应链关键组件成本将逐渐降低,推动产品以亲民价格加速进入消费者市场。随着市场玩家的快速进入,智能眼镜供应链关键组件的技术突破及规模化生产将促使其成本逐渐下探。这一方面会带给厂商更大的利润空间,吸引更多玩家入场;另一方面将有力推动智能眼镜产品价格更亲民,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提高市场渗透率。
洞察十:未来中国厂商将与海外生态长期竞争并存,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竞争格局趋向复杂多元化,同时也将促进全球智能眼镜行业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应用升级与市场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