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 解锁普惠金融人才培育密码
作者: 经济日报 编辑: 杨小婷 时间:2025-02-21 15:55:36
普惠金融一头连着群众生活的“小日子”、企业经营的“小生意”,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而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普惠金融人才高质量培养。新时代的浪潮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管理学院守正创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命题,精准定位培养目标、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系统重塑教学流程,构建了基于“人才精准对接产教双向赋能AI贯通全程”的数智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升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普惠金融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精于技能、专于岗位、深于业务的生力军。
深挖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精度
金融行业升级推动人才需求变革,学院确立“一目标、三层次、精准衔接、终身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精准满足浙江省域内普惠金融领域的人才需求。
清晰而准确的育人目标能让人才培养事半功倍。学院通过实施“实地调研—智能预测—专业标准迭代”的定位机制,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服务省域普惠金融行业,培养兼具金融素养和数智化能力的“桥梁型”新金融人才。为扎实推动目标落地,学院扎根区域、融入产业,构建了层次分明、逐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梯队。具体而言,中高职一体化、专科及本科3种学制分别精准对接普惠金融产业的前台业务端、中后台管理端及技术产品端,实现人才的错位培养与精准就业,确保每位人才都能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所长。此外,学院还高度重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三教”协同,打破学历壁垒,为不同特质、兴趣与潜力的学生提供多元化成长路径。
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效能
面对技术日新月异、产业升级加速的复杂挑战,产教融合亟需实现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学院以“以产立院、双向赋能”为战略导向,构建了“产教五金、校企三合”的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机制。
携手行业领军企业、区域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了全国普惠金融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成立了普惠金融学院、同花顺智能投资学院、新华三人工智能学院等系列特色鲜明的产业学院。以共同体、产业二级学院为载体,共同打造金专业、共同建设金课程、共同开发金教材、共同培养金教师、共同建设金基地。同时,大力推进校企“三合”(联合、整合、融合),即联合举办培训、竞赛,组建智库,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整合社会资源,集结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职教联盟,促进跨区域、集团化、规模化的人才培养合作;融合金融公益事业与企业发展,实施普惠金融社会实践,提高人才实践经验,成功实现专业和产业双向赋能。
重塑教学提升人才培养力度
教育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重要的基础和载体。学院以2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为依托,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塑教学流程,形成了“教学驱动、要素支撑、内部创新、外部激励”的教育教学新范式。
围绕人才培养,明确“教学”与“学习”双主线,自上而下推动数字化改造。教学条线,实现教学资源智能化、课程AI集成化、教学过程可追溯可评价;学习条线,实现学情图谱个性化、学习过程交互式、教学陪练定制化、教学评价多样化。在这一过程中,基于价值数据导向,整合多部门、多层次数据,连接学校“智慧大脑”,开发模块化智能应用,精准对应教学场景,切实解决教学问题,成功构建“数据底座+智能技术+应用场景”的新一代人才培养基础设施。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点,组成教师学生项目组以内部创业形式,自下而上提出解决方案,以微创新形式对接数字化底座,必要时组建跨部门团队联动基础设施进行变革。
如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管理学院数智化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此领域内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学院,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