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摘编):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作者: 人民邮电报 编辑: 蔺弦弦 时间:2023-01-20 14:41:37
图片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出席发布会,介绍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现摘编发布会实录,以飨读者。
田玉龙: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各地区、各部门一道,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稳”主要体现在“三稳”:工业经济回稳向好,信息通信业平稳增长,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进”主要体现在“三个进一步”: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贡献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加快。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和亮点。
第一,工业经济回稳向好,“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彰显。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下大力气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取得积极成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5%。工业经济为稳定宏观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工业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拉动0.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7.7%,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第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产业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突破性成果,去年年底,我国自主研制C919大型客机实现全球首架交付,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实现了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的突破,获证上市并投入使用。创建了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个,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2022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制造业增加值增速4.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量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产销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体现出产业发展的韧性和稳定性。
第三,信息通信业平稳持续增长,融合赋能效应进一步凸显。我们坚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作用,大力培育新业态新应用。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去年5G基站新增88.7万个(目前已达到231.2万个,总量占全球超过60%),全国已有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8.4亿,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5G用户达5.61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1/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加快推进融合应用,5G已在工业、医疗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应用案例超过5万个。去年加大APP治理纵深推进力度,有力维护了用户权益。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加快健全工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基础电信网络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信息通信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第四,政策规划持续加力,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将政策和规划作为稳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大力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加力振作工业经济、帮扶中小企业等多项政策文件。深入组织实施27个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规划,全力抓好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协调调度和推进实施。通过这些政策推动和规划带动,为振作工业经济注入强大动力,为企业发展提振信心、增强预期。去年全年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万亿元,其中约四成为小微企业享受,为促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保持一季度平稳运行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应对各种艰难挑战。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继续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扩需求、促循环、助企业、强动能、稳预期,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用户权益保障持续强化,数字便民走深走实
■《南方都市报》:近日,工信部就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优化服务供给,改善用户体验。请问,过去一年工信部在推动信息通信服务民生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考虑?
赵志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用户权益和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持续推动提升信息通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一是服务提质,用户感知不断改善。深入开展服务感知提升行动,指导信息通信企业加大优质服务供给。推动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实现套餐变更、合约解除等常用的电信业务在线办、异地办;推动100家重点互联网企业建立人工客服热线,用户诉求响应更及时;推动应用商店优化上架审核机制,截至去年底,我国各类高质量APP在架数量已超过258万款,智能化应用为百姓生产生活增光添彩。
二是普惠共享,数字便民走深走实。持续扩大网络覆盖,组织新一轮电信普遍服务,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加快提升网络覆盖水平,推动全国行政村历史性实现“村村通宽带”。深入开展精准降费,面向中小微企业、贫困户、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推出专属优惠,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较2021年12月分别下降了24.2%和21.9%,受惠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规模超过3200万户,较2021年实现翻番,用户获得感有效提升。稳步推进适老化改造,在使用过程上做减法,在服务质量上做加法,指导企业为老年用户推出远程办理、故障排除等电信服务,组织648家网站和APP完成了适老化改造。
三是监管提效,用户权益保障持续强化。加强源头管理,督促指导应用商店等分发平台充分发挥“守门员”作用,依法依规上架审核,2022年共组织6批次,检测151万款APP,抽检合规率同比大幅提升。筑牢技术屏障,建成信息通信行业反诈大平台,2022年以来,累计拦截涉诈电话18.2亿次,加快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优化治理模式,常态化开展垃圾信息治理,加强行政指导,推动监管关口前移,用户投诉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信息通信服务关系亿万用户,高质量服务供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实践。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行业良好生态。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优化服务供给,改善用户体验。构建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公共服务平台,高效支撑行业监管和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建立健全工作协同机制,加强电信服务行业自律,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二是聚焦重点治理,解决群众所忧所盼。持续解决个人信息保护、电信网络诈骗等相关问题。强化APP全链条、全主体监管,督促应用商店、终端等关键环节落实落细主体责任,实现行业上下游联防共治。加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涉诈资源库,加大“一证通查”应用推广力度,提升综合防护能力,共建优质信息消费大环境。
三是强化能力提升,惠民便民再上新台阶。全面推进电信业务线上办、异地办,开展重点互联网业务用户满意度测评,加快属地特色类网站和APP改造,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满意的信息通信服务。
2022年电信业务收入1.58万亿元,同比增长8%
■《人民邮电》报:2022年信息通信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请问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年还有哪些工作考虑?
赵志国: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打造“新亮点”,信息通信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58万亿元,同比增长8%,为赋能经济增长、提振市场信心注入动能。不断优化行业结构,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4%,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1个百分点,成为电信业务重要增长极。稳步扩大有效投资,全年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93亿元,同比增长3.3%,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有效激发消费活力,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18.1%,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8万亿元,同比增长4%,带动信息消费量质齐升。
二是夯实“新底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协同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231.2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5亿户家庭的能力,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统筹布局数据和算力设施,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过25%。持续优化互联网络架构,新增建设了5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互联网带宽达到38T,建成4个新型交换中心,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网络互联架构加速形成,网络服务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开辟“新赛道”,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在行业领域,信息通信融合应用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拓展深化,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突破1万个,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总数的70%,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在个人用户方面,APP数量超过258万款,满足了用户消费、娱乐、社交、出行等各类需求,全面提升了生活品质,推动形成全球最大、最为活跃的数字服务市场。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夯基础、促应用、保安全,巩固信息通信业优势领先地位,以高品质信息通信网络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设高质量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双千兆”网络深度覆盖,实施千兆城市建设行动,构建云边端协同、算存运融合的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启动电信普遍服务“宽带边疆”工程,推进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打通信息“大动脉”。
二是培育高水平的融合创新应用。大力推进5G、千兆光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信息消费、垂直行业、社会民生、数字政府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引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三是筑牢高可靠的网络安全防线。全面推进基础电信网络安全能力建设,深化工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监管实践,推进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发展,健全以网络设施安全为基础、以数据安全为重点、以安全产业为依托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2022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预计达1.2万亿元
■ 《中国电子报》: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有哪些新进展?在深化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方面工信部有哪些部署安排?
赵志国: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2万亿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和两个灾备节点全部上线,二级节点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服务企业近24万家,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40余个,其中跨行业跨领域平台达到28个,有力促进了产品全流程、生产各环节、供应链上下游的数据互通、资源协同,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圆满收官。打造了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工业企业应用5G技术提供支撑。在汽车、采矿等10余个重点行业建设了4000多个项目,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加速普及,有力促进了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工业5G融合产品日益丰富,模组价格较商用初期下降了80%。各地掀起5G全连接工厂建设热潮,加速5G向生产核心控制环节进一步深化拓展。
三是赋能行业转型呈现千姿百态。针对产业共性需求,打造了一批应用推广服务载体,培育了“低成本、轻量化”的解决方案,降低了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聚焦各行业特性,制定推广钢铁、电子等10余个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指南,引导行业企业因业制宜、因企制宜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破解短板弱项,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关键技术产品攻关和产业化,发布了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助力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一是优环境,加强政策引导。会同各部门、各地方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保各项工作圆满收官,研究制定促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用好用足财税金融相关政策,加强产融合作、产教结合,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抓创新,增强发展动能。强化技术创新,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打好技术攻坚战,完善标准体系,破解制约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短板。深化产业创新,支持电信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同联动,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壮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打造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三是强应用,加快推广普及。加快先进工厂培育,推动企业积极利用5G等技术开展工厂数字化改造,促进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的广泛应用。加速产业集群升级,开展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总结推广成功案例,促进工业园区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深化重点行业拓展,广泛开展供需对接,加强工业互联网在重点产业链普及,以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保持安全稳定运转,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提升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请问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水平和竞争力方面,工信部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陶青:2022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会同相关部门,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扰动冲击,我国制造业总体保持安全稳定运转,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坚持短期应对与长期预防并重,全力以赴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夯实“稳”的基础。特别是去年4月应对疫情冲击时,迅速建立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以点带链、以链带面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搭建了汽车、集成电路、医疗物资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平台,建立了汽车企业零部件库存的“红灯”预警机制、大宗原材料供应“红黄蓝”预警协调机制等,逐一推动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保障重点产业链稳定运行。同时,系统总结应对经验,指导各地加强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提前谋划应对预案,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补齐短板与培育长板同步,多措并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进”的动力,举办“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向论坛致贺信,论坛期间我国还与印尼等六国共同发起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合作倡议》,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卡点,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重要基础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突破突围;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部分领域的全球竞争优势正在形成;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发挥优势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制造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发展和安全并举,着力抓好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育集群等重点任务,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夯实基础,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提升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水平。鼓励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在技术攻关、生产验证、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合作,提高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水平。
二是巩固优势,构建新的增长引擎。在重点优势领域积极锻造长板,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抢抓战略新机遇,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
三是严防风险,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着力提升风险识别和应对处置能力,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运行监测,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联动,有效提升风险协同处置能力。加快落实各项惠企稳企政策,抓好工业生产要素保障,最大限度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