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拓展产业新蓝海
作者: 李芃达 来源: 经济日报 编辑: 赵超 时间:2022-09-22 10:17:49
近年来,江西省芦溪县加快推动5G、信创、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充电桩等领域发展,构建产业链、打造产业群,通过政策引导全县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王强摄(中经视觉)
近年来,我国通过推进5G应用“扬帆”行动和“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5G在设施、标准、技术、应用等方面已经实现全球领先。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G基站已达196.8万个,“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3100个,31个省份均出台5G、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资本市场对工业互联网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今年上半年,工业互联网投融资金额在互联网领域居第一位,接近35%。
“当前,各方面条件都非常有利于‘5G+工业互联网’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发展,要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说。
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
“5G+工业互联网”是我国加快制造业做优做强的关键路径和驱动力量之一,有助于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今年6月份,5GR17版本冻结,标志着5G第二个演进版本标准正式完成,面向工业生产控制低时延、高可靠的5G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要把5G融入工业核心生产控制环节,为进一步夯实工业基础开辟新路径。”张云明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曹蓟光认为,推动“5G+工业互联网”将充分发挥我国在5G领域建立起的标准、技术和产业优势。以5G为引领,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赋能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之路。
发展“5G+工业互联网”也是拓展信息通信产业新蓝海的重要机遇。“5G体验速率是4G的10倍、连接数密度是4G的50倍、空口时延是4G的五分之一,这些技术特性决定了5G在行业领域将有巨大应用空间。”张云明认为,尤其是在工业领域,柔性化、协同化、远程化场景丰富、需求迫切,深化“5G+工业互联网”发展,在推动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的同时,也为信息通信企业在消费领域外开辟新市场。
对此,曹蓟光表示,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市场规模巨大,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将为5G应用创造巨大需求,并引导技术创新方向。例如,消费者主要使用5G网络的下载功能,而在工业场景需要向云端上传大量照片、视频,这就要求重新调整5G上行下行带宽配比,对技术路径再创新。当5G进入工业领域,以往面向消费者市场的计费、监管模式都要改变,这些都倒逼基础电信运营商转型发展,尽快制定新的商业模式。
“总而言之,5G为工业互联网提供赋能手段和技术驱动,推动工业互联网持续深入发展,工业互联网为5G发展提供新需求、新空间,有利于5G再创新、构建5G下半程发展新优势。”曹蓟光说。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经过多年发展,“5G+工业互联网”正处于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既有持续性真难题,也有阶段性新课题。“我们必须正视实际困难挑战,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把谋当下、谋发展、谋未来统一起来,开创‘5G+工业互联网’发展新局面。”张云明说。
“自2019年工信部发布《‘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以来,产业各方积极探索,短时间内就培育了10大重点行业、20个典型场景,从无到有、从小到达,取得了可喜成绩。”曹蓟光告诉记者,在推进“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不少突出问题:一方面,不同行业对芯片功能需求不尽相同,市场碎片化现象严重,这就要求根据具体工业场景定制5G芯片模组,成本较高,尤其缺乏低时延、高可靠的5G芯片;另一方面,工业生产必须体系化改造,只在某些设备或环节加入5G模块效果不明显,目前成套解决方案还有待突破。
为此,张云明建议,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针对核心元器件、软硬件设备开展联合攻关,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充分调动工业、通信、设备等各类企业,以及产业组织、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发挥各方优势,深化技术、建设、应用、标准等各方面合作,不断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专家认为,要为“5G+工业互联网”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部委层面政策制定要充分吸收地方好经验好做法,地方也要及时跟进,加强与有关部门衔接政策,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据了解,浙江、湖南、江苏等地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以浙江为例,当地政府统筹布局“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推进机制、加强资金保障,在纺织、石化、家电、汽车、港口等行业涌现出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实践,提质降本增效成效明显,新动能日益强劲。
“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通过加强引导、试点先行、示范推广等综合手段,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5G+工业互联网’的活力和动力。”张云明说。
加快5G全连接工厂建设
业内专家认为,要通过打造5G全连接工厂,引领“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迈上新台阶,从“县县通5G”到“厂厂用5G”,进一步带动投资、刺激消费、畅通循环、促进转型。
为此,工信部前不久印发《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提出“十四五”时期,主要面向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制造业各行业以及采矿、港口、电力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动万家企业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建成1000个分类分级、特色鲜明工厂,打造100个标杆工厂,推动5G融合应用纵深发展。
“标杆工厂的示范作用在于,结合具体行业典型企业的实际情况,树立低成本可复制的建设模板。”曹蓟光介绍,标杆企业要在建网、联网、用网、护网等方面先行先试,这里的“网”不单单是指5G网络,而是指以5G为代表,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在内的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
具体而言,企业要加快5G网络、时间敏感网络、边缘计算等新型网络设施建设,并与现有工业网络之间完成互联互通。对工业单机系统和“哑终端”进行网络化改造,充分激活各环节、各设备的工业数据,实现价值最大化。构建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分级分类安全防护体系、建设“5G+工业互联网”安全监管能力、提升5G全连接工厂安全管理水平。
目前,“5G+工业互联网”主要集中在典型场景的运用上,如何从单点应用向面的覆盖突破?《指南》明晰了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路径:分类分级建设,加快重点行业推广。曹蓟光介绍,在横向上,考虑各行业技术特点、产业现状、转型需求等差异,应聚焦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率先推动5G全连接工厂建设,并鼓励自动化水平高,数字化、网络化基础好的企业加快开展探索实践。
在纵向上,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实际需要,选择在产线、车间、工厂等层级实施5G全连接工厂建设。其中,产线级着重在单一生产环节、业务单元的设备连接、数据采集和5G融合应用创新方面能力建设;车间级重点在多产线之间协同生产、数据打通,以及集成创新水平提升等能力建设;工厂级则强调在跨车间跨层级的互联互通,全面提升生产、运营、管理等能力。
建好5G全连接工厂需要良好产业生态作支撑。“基础电信企业要加快探索多元化商业模式,更好满足工业领域建网用网需要,加快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行业企业要从安全生产、柔性生产、协同生产等需求出发,深化与基础电信企业合作,以新建或改造的方式,打造特色鲜明的5G全连接工厂;产业链相关企业,包括设备制造企业、元器件企业、软件和互联网企业等,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生态建设,为5G全连接工厂建设提供软硬件产品和服务,降低应用成本。”张云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