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新经济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显身手
作者: 刘琴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编辑: 张青青 时间:2020-04-10 11:15:58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人车、无人机等人工智能设备,让疫情防控更精准;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让复工复产更高效;云消费、云课堂等一系列云上活动,给人们带来智能新体验……这其中都少不了一样重要“武器”的助攻,它就是以5G、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这次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复工复产工作中,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采用了科学的方法,成功地应用了新技术,其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此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3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峰说。
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 展现“硬核”实力
在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有效的运用。据了解,在防止病毒传播方面,无人机、无人车、人脸识别和体温远距离测量机器等人工智能设备在疫情移动巡检和宣传、高污染区物品配送、流动人员管控等环节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为阻断病毒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病毒检测和药物研发方面,互联网企业开放人工智能算法和算力,助力医疗机构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工作,加速了病毒识别和治疗药物研发。
“人工智能在疫情的监测、疾病的诊断、药物的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谢少锋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余款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在湖北武汉等抗疫一线以及全国数百家医院,服务人群包括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达到数十万人次。
此外,各家企业还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开发了特殊功能。比如用移动的CT设备的组合,实现了云端的部署,有效提升了新冠肺炎的排查效率和诊断准确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工作的融合发展。一是大力推广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二是推动人工智能在更多领域应用,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社区随访检测、医疗物资调配、诊疗决策辅助等更多医疗场景中应用;三是建立完善的长效协同机制,推动信息技术企业和医疗机构有效合作,鼓励医疗机构开放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实现信息技术与医疗深度融合。”谢少锋说。
数字化赋能 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影响下的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3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推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中小企业,助力复工复产。
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秦志辉介绍,工信部在推动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具体举措,可以概括为“恢复、培新、通链、提升”八个字。“恢复”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疫情的防控、促使中小企业尽快恢复生产运营;“培新”是指加快发展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新模式,从而培育壮大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型的制造新业态;“通链”主要是指搭建供应链、产融对接等数字化平台,从而帮助中小企业打通供应链、对接融资资源;“提升”主要指推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从而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
“为了确保这‘八个字’的落实,我们安排了一些专项的举措,加强推广的力度。”秦志辉介绍说,概括来说有四个方面。一是广泛征集一批技术力量强、服务效果好的数字化服务商,优秀的数字化服务产品以及相关的服务;二是总结推荐一批数字化赋能标杆中小企业的案例,从而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三是组织创新中国行、中小微企业云服务大会、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高端论坛等一系列的活动;四是利用“企业微客”等线上平台开展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相关方面的技术培训。据悉,“企业微客”目前已上线课程超过370多门,总访问量达830多万人次。
在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下,中小企业复工率稳步提升。“截至3月24日,中小企业的复工率已经达到71.7%,比2月23日提高了42.1个百分点。”秦志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