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倒逼工业互联网加快赋能
作者: 邓聪 来源: 人民邮电报 编辑: 陈骏佼 时间:2020-03-13 11:29:17
经过两年多的政策引领和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步入快车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工业互联网能力的一次全方位检阅。在物资生产调度、产业链协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工业互联网抗疫的表现可圈可点;抓住下一步“新基建”发展机遇,工业互联网在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大有可为。
应对疫情大考工业互联网交出合格答卷
在这次疫情大考中,工业互联网作为工业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新型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了其在万物互联、信息汇聚、优化调度、异地协同、远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疫情发生后,工业互联网企业迅速开展基于平台的集成服务,在医疗资源精准对接、产业链协同支撑重大项目建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汇聚信息数据,支撑供需精准匹配。面对指数级增长的防控物资需求,海尔、航天科工、用友、腾讯云等工业互联网企业打造的医疗物资供需对接平台,为医疗物资生产需求精准匹配打通有效通道。截至2月24日,海尔COSMOPlat上线的医疗物资信息共享资源汇聚平台已发布供应信息3400万条,需求信息5700万条,精准对接医疗防护物资需求、生产企业、医疗物资生产原材料和物流等重要信息,助力缓解疫情防控物资紧张局面。
汇聚生产资源,支撑重大物资保障。针对口罩、防护服等重要医疗物资需求井喷、供求严重失衡的状况,部分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加快转产,保障重要物资供给。红豆集团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智慧工厂解决方案,通过柔性化生产,迅速构建防护服转产产能,实现普通防护服日产能7万件,医用一次性隔离衣10万件,为缓解医用防护物资短缺做出了重要贡献。
远程指挥调度,支撑重大工程建设。在紧急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过程中,树根互联支持的工业互联网当起了施工现场几百台“挖掘机天团”同时作业的“云监工”。徐工信息的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紧急响应疫情防控需求,第一时间调配在线设备驰援火神山医院建设,通过汉云平台掌握百余台施工设备的作业情况,做好故障预警,实时监测设备数据变化,保证机械的“生命体征”平稳健康,确保设备运行效率最大化。
发挥远程协同功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远程协同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实现居家办公、在线作业,解决企业用工荒、复工难问题。腾讯、华为、用友等平台企业及时推出腾讯会议、Welink、友空间等网络化协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低成本、快速实现在线会议、协同办公;华为、腾讯、阿里等平台企业充分发挥大数据、5G和AI等技术优势,面向复工企业提供电梯无触碰感知、员工体温异常筛查和云开发等解决方案和服务,有效缓解企业复工复产压力;东方国信依托Cloudiip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了应用于工业企业、医疗机构等十款工业App,助力企业实现高效、便捷、在线、协同的工作模式,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
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工业互联网应对巨大变化下的快速感知、敏捷响应、动态实时优化、全局智能化决策的能力,再次证明了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时代驱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不二选择。
这次疫情既是对工业互联网应对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我国制造业的一次全面体检。其中,暴露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产业链协同、柔性生产等方面的不足,对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疫情防控中,口罩、防护服等应急医疗物资频频告急,除了需求瞬间暴增、产能总体不足的客观原因之外,生产原料、产能不能精准匹配,缺乏信息汇聚和分发的有效手段,关键物资生产各要素无法得到有效打通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因。产业链数字化薄弱,导致产业链风险管控一度告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指出,通过疫情的检验,可以看出,我国现有关键物资生产调配管理模式相对粗放,缺乏精准实时掌握关键物资供需数据的有效手段,数据孤岛、数据割裂问题较为严重。
同时,疫情也显示出很多制造企业并不具备柔性化快速转产能力,订单交付延误、供应链受阻等问题让企业陷入困境。中小企业是工业互联网应用的薄弱环节,这次疫情也暴露出其数字化程度低、上云未成规模、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
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危”中有“机”。从历史看,历次大灾大疫均会倒逼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寻找新的突破口,催生新模式、新业态。这次疫情,也将加快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为工业互联网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近期看,疫情和复工的两难,需要新的模式解决对接资源、组织生产的难题,这就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新舞台。工业互联网能够为企业提供新的要素链接途径和生产经营模式,实现特殊时期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能为企业创造更多可能,实现新的超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表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增加生产柔性,通过实时动态感知实现智能化决策,更好地适应和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在此次疫情中,工业互联网应用于生产制造、物资配置、医疗救治、疫情防控等诸多场景,更是体现出在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后疫情时期的“优选项”。
针对疫情暴露的制造企业数字化程度低、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程度不够的问题,疫情后不少企业将会更加重视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尤其是对人工依赖程度较高、“哑”设备多的企业,下一步会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柔性制造,发展智能化物流供应链。余晓晖认为,继续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全面推动企业和行业数字化转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提升制造业内在能力,提高企业风险抵抗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常重要的任务。
从长远看,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也将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能。疫情体现了工业互联网在供需对接、资源精准配置,以及解决疫情所带来的销售下滑、供应链资金紧张、中小企业面临困难等方面的能力和优势,也预示着工业互联网有更大发挥作用的空间。对于全球供应链来说,工业互联网把过去已经显现的模式、路径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广,已经进入了生根发芽阶段,展现了巨大的发展前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刘默表示,工业互联网下一步的重点还是应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加快工业互联网在行业中的普及推广,更好地为中国制造业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中央提出要加快推进包括工业互联网在内的“新基建”的发展,给工业互联网创造了新的机遇。工业互联网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搭乘“新基建”的东风,工业互联网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发挥重要作用。赋能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