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数字经济发展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如何?
作者: 孙克 来源: 中国邮电报 编辑: 陈骏佼 时间:2020-03-04 11:35:38
·产业数字化部分,疫情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首先在短期冲击宏观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线上线下联动需求将受到很大冲击。
·数字产业化部分,大量线下需求转移到线上对互联网行业产生一定刺激作用。
·数字经济是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之际,数字经济作为经济新动能,是否能够经受冲击,是否能够支撑宏观经济稳定甚至引领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分析和研判。
通过与2003年“非典”疫情对比,得到的量化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疫情持续时间是数字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若疫情3月底至5月底结束,数字经济增速将分别放缓2.2~3.8个百分点,损失约0.83~1.4万亿元。同时,数字经济是缓解疫情冲击、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优选择。基于疫情持续时间不同,数字经济增速将为GDP增速的2.8~3倍。
疫情影响下的经济态势
首先,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面临更大挑战。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企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同时逆全球化势力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例如,200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增长37.1%,而2011年之后的九年时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已回落至5.3%。
其次,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伴随着ICT技术、产品、服务等在国民经济各行业间深度融合渗透,不同行业间的关联程度在不断加深。计算机、试听设备、通信设备、广电雷达等行业的影响力系数相比于2003年都有大幅提升,信息通信技术正在成为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的基础性、使能性技术。
最后,投资约束不断加强,政策空间更为有限。当前,资本边际回报率日趋下降,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不可行。从三大需求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率看,2003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了GDP增长的70%,拉动GDP增速7.0个百分点;而201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仅贡献了1.9个百分点。
疫情对数字经济的影响
若疫情持续3个月,数字经济年均名义增速将放缓2.2个百分点,直接损失约8300亿元。线上线下双渠道供给不足将成为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数字化部分,疫情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首先在短期冲击宏观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线上线下联动需求将受到很大冲击。测算表明,与产业数字化相关的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部分影响最大,预计分别下降12.6、3.8、12.1个百分点。数字产业化部分,大量线下需求转移到线上对互联网行业产生一定刺激作用。从行业层面看,电信和广电运行基本平稳,电商、在线服务、网络视频、在线医疗等新兴互联网业态和相关服务将呈现小幅上涨。
若疫情持续4个月,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将放缓2.6~2.9个百分点,约为15.1%~15.4%,是GDP增速的2.7~2.8倍。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产业的影响不断持续,且覆盖面继续扩大,负面作用日趋深化。这段时期,要特别关注对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影响力水平较大的行业。发挥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引领带动作用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若部分地区疫情由输入型转向扩散型,持续时间较长,5月底结束,则三产中需切身参与的环节将面临严峻考验,但新兴业态增长带动作用初步显现;二产中采用自动化、机器人等代替人工的新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一产由于春耕延误影响,负面作用逐渐显现。预计2020年,数字经济增速将放缓3.1~3.8个百分点,约为14.2%~14.9%,是GDP增速的2.8~3倍。
数字经济是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数字经济对宏观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突出。权威研究普遍认为,疫情对我国短期宏观经济运行带来冲击,但不会影响中长期运行态势。国内专家研究认为,对2020年一季度GDP的影响可能在1到3个百分点,对全年GDP影响约为0.5到2个百分点。疫情持续时间决定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对宏观经济影响程度。即使数字经济增速下降3.8个百分点,增速仍可达14%左右,显著高于5%~6%的宏观经济预测增速。
第二,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疫情不断影响现有业态,但同时也激发大量创新业态,促进生产生活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能够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服务领域,线上线下融合态势显著加速;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速。疫情将对生产和市场供给产生一定影响,短期内会直接影响大量劳动力返城和企业复工,部分企业已加速应用机器人、自动化等新手段、新方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
第三,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更加惠及人民群众。数字经济惠及民生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医疗方面,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教育方面,在线教育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并呈现出由在线职业教育向全日制在线教育延伸的显著特征;就业方面,在线灵活工作模式加速突破。研究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增长23%以上。
第四,数字经济为重塑经济发展形态提供历史机遇。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同时,为重塑数字经济生态带来难得历史机遇。目前的大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多在2003年“非典”之后不断迅速发展壮大,深刻改变着消费、生产等经济社会运行模式。
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短期,保障发展稳定。进一步发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疫情预防、监测、应对中的作用。适当调整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财政、货币政策,强化民生领域的逆周期调节,对一些新兴数字经济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中期,把握时间窗口。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增加源头技术供给,以疫情需求为导向,以基础研究突破带动引领性原创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性技术产品的重大突破。
长期,突出提质增效。着力推进我国数字经济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做强增量和调优存量并举,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
作者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 孙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