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战疫"哪省强?
来源: 数据观 编辑: 陈骏佼 时间:2020-02-12 14:12:09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是一次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也是政府面临的一次应急抗疫能力大考核。疫情防控期间,为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全国各级政府通过数字政府的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提倡"服务网上办、审核不见面、24小时不打烊",助力疫情防控数字化“战疫”。
不见面审批,数字政府助力“战疫”
针对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提出,强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以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咨询办实现"不见面审批",以"远距离、不接触"最大限度隔绝病毒的传播路径。目前,上海、福建、广东、江西、浙江、湖北、四川、贵州等超过一半的省级政务服务部门开展网上办、远程办、指尖办、电话办、邮寄办、预约办政务服务办事倡议。
上海市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书,在疫情防控期间,如有相关办事需求,尽量网上办、掌上办,避免线下办、集中办。
福建省提出六条措施大力推动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发挥该省95%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和50%以上事项"一趟不用跑"的线上服务能力。
广东省出台《关于依托"数字政府"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便利企业群众办事减少跑动的通知》,推进"网上办、指尖办、预约办、就近办"。
江西省充分依托"赣服通"平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十项举措,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企业和群众通过"赣服通"进行"掌上办"。
浙江省公安机关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浙里办"APP中的"公安专区"为群众提供全天候服务。
贵州省相关政务服务部门发出通知,提倡广大群众通过贵州政务服务网、"云上贵州多彩宝"APP、“数智贵阳”小程序进行"网上办事""手机办事"。
同时,各地政府还利用大数据平台,整合政务服务移动客户端、微信小程序、支付宝等服务,开设疫情防控专题,提供疫情防治相关的公共服务。
湖北"鄂汇办"客户端开设疫情专区,提供医疗救治信息、疫情相关线上办事、患者同程查询等服务。
天津"津心办"上线疫情防控服务专区与确诊患者同行程查询功能,同时推出英文栏目,为驻津外国机构、企业和外籍人员等及时提供疫情防控信息服务。
山东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全面上线各类便民利民防疫服务,已形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信息传达、政策传导、决策支持、监督管理等工作网络。
广东利用“粤省事”政务微信小程序可为公众提供在线"入粤登记"、"个人健康申报"等自助服务。
四川推出"群防快线"疫情防控平台,可实现个人疫情防控信息自主申报、在线自测问诊、可疑疫情线索上报、权威信息发布、违反防控规定行为举报等功能。
浙江"浙里办"正式上线新型肺炎防控公共服务管理平台,集成疫情主动申报和疫情线索提供、居家医学观察服务与管理、网上智能问诊与人工服务等公共服务内容。
除了以综合城市服务输出的政务服务APP、小程序在行动,还有福建的福州"e防控"、深圳的"深i您"、广州的"穗康"、安徽宿州的"皖事通·迅宿办"等城市相继推出"口罩预约系统"、"自主信息申报"及"医疗物资捐助"以及等服务,纷纷成为当地疫情防控的"爆款"小程序。
可以看到,全国各地通过数字政府系统的建设,连通医疗、交通、公安、社区、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等各城市职能部门,让全国各地"防疫"全面数字化、在线化,大大提高了防疫效率和效果。
更快、更好、更省,全国31省数字政府哪家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十九大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进程。全国各地政府发布了推进数字政府的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形成了不同的数字政府建设模式与特色。
北京、上海打出"一网通办"的口号,浙江提出"最多跑一次",广东推广的"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贵州打造"云上贵州",江苏涌现"不见面审批",福建实施数字福建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引领和支撑,湖北提出数字化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安徽喊出"数字江淮"培育发展"新动能",广西提出数字政务一体化打造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
在落实数字政府战略规划的过程中,部分省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政府发展模式,如以机构改革为突破口打造集约整体型政府的广东模式、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打造精准治理型政府的浙江模式、以政务服务为突破口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的上海模式等等。
随着各地方、部门积极探索政府数字化转型,在创新政府治理和服务模式、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务效率,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全国31省市数字政务指数榜单》显示:2019年广东数字政务指数排名保持榜首位置。广东省从体制机制入手,全面谋划数字政府建设。以"粤省事"为代表的全省级数字政务体系建设,有效支持了广东数字政务的高水平发展。
排在广东之后的依次是北京、山东和浙江,与去年相比排名保持不变。这三省的数字政务起步都比较早,政府长期重视数字政务的投入和建设。北京的"一证通""北京通"、山东的"爱山东""山东通"以及浙江的"浙里办"等,都是当地政府近年推进的重点战略项目,为中国政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前沿实践的样本。
未来的数字政府是什么样?
数字政府这个概念起源于2009年1月17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首份总统备忘案《透明和开放的政府》。120天后,一个叫做Data.gov的网站正式上线发布,作为美国政府开放数据的门户,提供数据、工具、进行研究的材料用于开发网络及移动应用、设计数据模型等。
其实,奥巴马当时所说的"数字政府",仅仅只是"网上政府",相当于"数字政府1.0"。
阿里云智能数字政府事业部总裁许诗军表示,以政务服务为例,数字政府1.0是把线下的政务办事窗口搬到网站和手机上,是互联网和政务在物理层面的连接。未来5年是以数据化运营为核心的数字政府2.0,通过系统打通和数据协同,形成整个政务流程的再造。数字政府2.0远比数字政府1.0要强大。
IDC根据2020年全球政府行业数字化转型十大预测,发布了中国版的趋势分析,具体内容包括:AI应用的问责机制、数字化转型平台应用、区块链赋能的身份管理、信息安全、5G应用、创新组织管理技术、个人信息自治、激增的政务应用程序、限制性情报政策、行政审批自动化。
【一线报道】
名称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被命名为“COVID-19”
据《光明日报》2月12日消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记者会上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状病毒”,“Vi”为“病毒”,“D”为“疾病”。至此,在中国引发大规模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正式名字。
2019年12月,“不明原因肺炎”在中国武汉出现,2020年1月7日,经全基因组定序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暂时命名为“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代表发现此病毒的年份,n代表新型,CoV为冠状病毒(Coronavirus)的英文缩写。
由于“2019-nCoV”冗长又难念,无法顺利发音,造成诸多不便,国外有不少媒体和公众甚至转而使用其他名称。这在以往全球性传染病疫情中,已有不少教训。2009年H1N1病毒流行,被称为“猪流感”,埃及因此宰杀了全国的猪,引发当地食用猪肉的科普特人抗议,事实上,这一疾病人际传播,并不是通过猪;2015年的MERS也引发过争议,因为“中东呼吸道综合症”导致了外部世界对中东居民的歧视现象。
所以,在疫情发生时,尽快给它一个合适的名字至关重要。
其实,早在1967年,国际社会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负责给各类病毒做分类和起名字。以前,这个委员会主要是从生物学上确定一种病毒应该划归哪一个种类纲目,由此确定如何称呼它。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语言学和语义学的因素也被加以考虑,并于2015年设定了7项新发现疾病命名原则:1.持久可用;2.避免或拒绝使用可能导致错误或歧义的名称;3.避免不必要的名称创建;4.名称中部不应含地理位置;5.名称中不含人名;6.名称中不含动物或某种食物的名称;7.名称不指向某一特定文化或行业。
就在前几日的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发言人发布了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简称“N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