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海关”助力 打造国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作者: 方敏 任樑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 罗杉 时间:2019-12-30 14:28:05
中科院广州生物院科研人员使用进口减免税设备开展科研工作。张志彬摄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海关旅检关员运用5G眼镜和手腕平板精准识别高风险旅客及行李物品。吕依摄
海关查验辅助机器人在监管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和对比。殷寿柏摄
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关员现场监管参展艺术品。殷寿柏摄
为助力广东打造国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支持广东外贸发展增强新优势,广州海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运用大数据思维,利用5G、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在关区内推进建立以实货监管为重点的“智慧海关”项目建设,推进24小时全天候智能通关。
“智能+”服务旅客“无感通关”新体验
12月25日15时许,来自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的近十个航班陆续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1航站楼,约1500名进境旅客通过海关旅检通道快速通关。广州海关所属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海关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自动采集完成体温监测、放射性物质定位检测仪对旅客是否携带放射性超标物质进行动态监测,海关关员佩戴5G眼镜、手腕平板等“智能穿戴”设备对进出境旅客进行监管。
“以前每年回国,感觉还是要排队过关。但是这次回来从下飞机开始,托运行李已经进行先期机检。旅检通道上关员的穿戴设备也很高科技,测温、测辐射全程不停顿,科技感很强,通关速度很快。”刚从伊斯坦布尔飞抵广州的李女士感受到了海关通关的新变化。
越来越多智能监管设备正逐渐装备在由海关把守的国门第一线,这些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装备,已成为海关关员的好帮手。
海关关员佩戴的5G眼镜很小巧,形似没有镜片的黑色半框眼镜,镜框转角处装有一块小型反射式屏幕和一个微型摄像头。手腕平板则是一个手机大小、可以联动海关综合指挥平台的智能终端设备。在每分钟近百人通过的海关通道上,这两个智能监管设备可以辅助关员在人群中进行人脸识别和精准捕捉,发现重点监控对象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正常守法旅客快速通行,完全感受不到海关时刻进行的监管。
“海关综合指挥平台可以对进出境旅客和行李物品进行风险智能分析,并将风险分析结果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时推送至现场关员。所有的进出境旅客从下飞机开始就进入了海关监控视野。关员佩戴的5G眼镜、手腕平板,在人群中可以1秒钟识别出高风险对象,触发震动报警提醒现场关员进行拦截。”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海关旅检一处副处长陈新羿介绍。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2019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7000万人次,其中进出境旅客约180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9%。广州海关依托空港口岸海关综合指挥平台,采集海量旅客通关信息、旅客风险信息、人脸识别信息、行李机检图像、全景视频影像、机场运控信息建立海关旅客监管“大数据池”,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人脸识别、行李追踪、3D全景、视频跟踪等功能,支撑对高风险旅客和行李物品的精准画像和智能识别,推动监管精准度更高,使守法旅客通关时间同比压缩50%。
“AR+AI”压缩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
凌晨3时,随着来自泰国的平春轮靠泊南沙港二期码头,4个满载龙眼、椰青总重达98.6吨的货柜从船上卸下。该批货物提前经由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申报,靠泊后经系统确定无需查验,企业迅速将该批水果提离送往广州江南水果市场,天亮前就可进入市场等待商户选购。
“海关以科技手段进行船边分流,无需查验的货物直接秒放,需要查验的则由港区拉往查验场,通关速度如此之快,对保障水果上市品质、抢占市场先机有很大帮助。”负责该票水果报关手续的广州市中可诚报关有限公司报关经理萧炳添说。
如此高效的通关得益于广州海关叠加运用“AR(增强现实)”和“AI(人工智能)”技术的改革成果。2019年以来,广州海关聚焦企业反映较多的通关痛点、堵点,应用新型AR视频技术,叠加AI算法,将集约信息化和现实场景融合,简化优化监管模式和监管流程。船边分流后,对需查验的货物,在应用单兵设备辅助关员执法基础上,开发查验辅助机器人,使企业等待查验时间大幅压缩。
“这票塑胶粒是凌晨到港的,以往接到查验通知,企业要在查验中心等待海关派单、海关关员到场逐票核集装箱号、封志和码头完成卸货作业等流程,办完手续实施查验经常要等到下午。现在,上午9时海关就已经对这票货物开始查验。”广州市海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关务部经理黄建龙说。
利用“AR+AI技术”,海关查验机器人提前开展查验准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比对等基础性工作,机器人作业和海关派单并联进行,极大减少了企业等待查验和海关关员进行查验的时间。查验机器人试点使用以来,南沙港二期码头海关查验量由原来每天(12个小时)的300个柜提升到500个柜。
对海关验估、查验中遇到的难题,也有新的技术手段予以支持。广州海关创新应用远程协同系统,利用5G技术实现现场查验和后台专家联动。对现场查验环节遇到的专业问题,关员可通过手持移动单兵端的远程协同系统与后台业务专家实时远程连线,借助专家和实验室专业力量、商品知识库等后台资源,远程进行判别,现场完成验估作业,为企业节省送样等待时间。
“千里眼”提升海淘包裹通关效率
深夜12点,位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附近的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开始了一天中最为忙碌的时段。进境邮车先后停靠海关指定装卸区,雷达感应系统、高清摄像头将车辆信息、车载邮袋数据和邮政工人现场装卸作业的视频图像传到“千里眼”系统进行智能分析、识别,正常邮车直接卸货离开;需海关关员人工处置的邮车自动预警,30分钟后邮件经分拣线分拣,不需查验、补充申报等后续处置的邮件放行进入国内派送环节,需要后续处置的邮件下线等待现场关员进一步处理。
“以前,邮车进场后需要排队等待关员到场进行车体抽查、监装、监卸。因为车辆一般都会集中到达,那么每个车辆可能都需等待1—2个小时。现在海关通过‘AR+AI技术’实现自动监卸,到场的所有邮车可以同时进行卸货,邮件通关从串联变成并联,时效大幅提高。”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的邮车指挥调度负责人王宗磊说。
对上线分拣的邮件,广州海关在CT机智能审图的基础上,将海关作业系统与企业仓储系统实时数据交互,在邮件进场、分拣、查验、仓储全流程,进行大数据智能分析和全流程视频跟踪锁定,对高风险邮件主动实施快速拦截。据统计,系统上线应用以来,99.5%低风险邮件实现快速分拣验放。
“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在全国的进出境邮件量最大,每天处理邮件约77万件。以往对需要海关进一步处置的邮件,邮政工人逐一扫码查找、查询状态,将邮件送至海关指定监管区域,有时查找一个邮包就需数小时,现在利用‘千里眼’系统,通过远程视频就可以准确找到邮件,这个过程只需5分钟。原来需要10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4个人半天‘搞定’,邮件作业处理量从日均150万件提升到200万件,而且系统还能自动提示我们处理在仓时间超时邮件,有效避免邮件积压。”中国邮政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温伟强总经理说。
在“线上”申报环节,广州海关利用“互联网+关邮e通”改革,推进个人身份信息精准验证,简化老百姓线上办理流程,并将邮件信息接入“千里眼”系统,线上与线下作业相联通,实现邮件的线上线下全流程智能化便捷通关。今年1—11月,广州海关监管进出境邮件已达2.6亿件,同比增长21%。
广州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海关“智慧海关”项目覆盖关区52个口岸,涉及集装箱、散货、旅检、邮轮码头、跨境电商等业务类型。包括全天候智能通关监控指挥中心、运输工具在途及运抵监管、在线“一站式”服务、船边/卡口24小时自动分流、旅检“人脸识别”智能通关卫生监督双随机无纸化等76个项目。广州海关将加大科技手段运用,提升口岸智能化水平,通过AR、AI、5G等先进技术,加强海关与群众、企业、政府等方面的信息互动,进一步通过“提时效”实现“降成本”,实现货物、运输工具、人员的便捷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