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区块链,未来已来| 数博会官网

区块链,未来已来

作者: 张国云    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   编辑: 陈骏佼  时间:2019-12-18 15:23:47  

  莫不是“杭儿风”?

  当今年10月24日浙大教授陈纯,登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讲台,讲解区块链,这个新杭州人一夜成了网红。其实,关于区块链,我这个老杭州人在年初《中国发展观察》杂志《金融科技的底线思维》一文中,就已断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正深刻地改变金融业态。像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离大规模商用还有一定距离,但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证券化等部分业务场景已开始从概念验证逐步迈向生产实践。”

  这么说,倒不是我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想告诉人们,区块链不是因为领导关注了,我们这才大讲特讲的。早有人说,区块链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每个人都想在新的盈利模式中分得一杯羹,但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对于区块链技术来说也是一样,真正懂得区块链技术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处于观望或者懵懂状态。

  不瞒大家说,我与陈纯教授早在15年之前就打过交道。那时,他在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我在省级部门服务业处当处长。为了支持他在杭州的一个新项目,我极力说服国家有关部委,给予生产性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也许,这是他事后能顺风顺水的一次重要转折。

  如今,陈纯除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身份,还是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趣链科技的背后还涉及两家上市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区块链技术产品与应用解决方案。主要产品有区块链底层平台Hyperchain、数据共享与安全计算平台BitXMesh、区块链开放服务平台飞洛、供应链金融平台飞洛供应链、存证服务平台飞洛印,目前已完成中央网信办发起的区块链产品服务备案。

  必须肯定的是,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专门强调区块链,也为中国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打开了想象空间。

  就像不久前,我随国家“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课题组的专家学者,来到杭州城市大脑、之江实验室(陈纯也是这里的智库专家)等新科技企业调研,对区块链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从科技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从应用视角来看,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

  通俗地说,区块链技术就是指一种全民参与记账的方式,所有的系统都有一个数据库,也就相当于一个大账本,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有任何数据变化,系统内的每个人都可以来记账,系统会将最先记录的内容分发给系统内所有人进行备份,无可抵赖,因而拥有更高的安全性。正因为如此,区块链被认为是代表未来的先进技术,成为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概念。

  在这里,区块链拥有分布式数据存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它的出现真正解决了信任问题。区块链的经济核心不在技术,而在于商业逻辑的重构。其应用范畴也将超越经济领域,并有可能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价值传递方式,为各行业提供去中心化解决方案。

  确切地说,区块链3.0时代已经到来!为什么敢下这个结论,这话得从头说起:

  必须承认,一开始区块链在我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何这么说,因为当时人们常常把它与比特币混淆,弄得许多人至今一说起区块链,就是对比特币苦大仇深。

  是的,从过去区块链概念的敏感,到现在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其背后一定蕴含了诸多缘由。我觉得至少来自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和国际化使然。人民币的数字化是历史必然,移动支付盛行后,纸币和银行系统就面临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记得2017年马云呼喊“无现金日”时,蚂蚁金服还被上级有关部门约谈;而人民币国际化,则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Libra热潮刺激下的双重结果。

  二是社会治理效率的需要。技术的最大作用是提升效率,而庞大的社会治理体系需要技术赋能,提了近10年的“智慧城市”概念,在组织协作上需要区块链技术的加持,尤其是当下的金融体系和民生领域,亟需区块链技术的赋能。

  三是实体经济与民间投资的倒逼。一边是实体企业融资难,一边是民间不敢投资,这种价值不对称长期困扰着实体经济的前进,其原因就是两者间缺少一个效率更高的信任体系。如最近的李国庆夫妇互怼事件,很少人关注到“李国庆带走家中1.3亿现金”这个细节,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虽然是自己的合法财产,但这么大体量的现金存放在家里,还是提醒我们民间资金的流通效率亟待提高。

  说到这里,我还是特别欣赏这个金秋杭州,就像那句诗所言:“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不是非要为杭州脸上贴金,杭州到底有多少像前面提到的趣链科技这样高含金量的区块链企业?

  估计这也是创投界和众多想拥抱区块链风口的中小企业迫切想知道的。杭州区块链技术起步较早,不管是区块链的研究还是产业发展,都走在全国前列。杭州位于全国第一阵营的企业,除了趣链科技,还有数秦科技、云象网络、复杂美,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在这里,除去一些金融系统总部在北京和广东外,杭州的实力是非常不错的。今年6月25日,准备卸任的马云在香港和一位菲律宾人Grace照了一张合照,并被上传到脸书(Facebook)上。为何马云要和一位菲律宾女士合照?原来,Grace刚刚通过港版支付宝AlipayHK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向菲律宾钱包Gcash付了一笔款。这个以往需要10分钟到几天的交易时长,现在只要3秒钟!而这也意味着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汇款服务正式上线。

  这么高速的跨境付款让人不禁感叹,区块链技术真的能造福人类啊!

  在这一基础上,杭州最近正式提出打造全球数字金融中心。这个冠以“全球”的新抬头足够高大上,不仅让杭州和世界金融中心拉近了距离,更让数字金融走近了人们的生活。

  大家晓得,数字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和当代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结合而成的新一代金融服务。易观智库依据产业结构将数字金融分为互联网支付、网上银行、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外包以及网上保险、基金和网上贷款等金融服务。数字金融与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定义的“互联网金融”及金融稳定理事会定义的“金融科技”相似。

  但从直观上来说,金融科技更具有技术特性,而互联网金融则更多被理解为互联网公司运作金融业务。对比来说,数字金融这个概念更加合理,所覆盖的面也更加广泛。我国数字金融起始于21世纪初的支付宝体系,但是业内一般将2013年的余额宝开张看作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开端。如今,中国数字金融已发展成为引领全球的旗帜。支付宝的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还有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贷款、数字保险以及货币等诸多业务的迅猛发展已居世界前列。

  不过,杭州真正做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企业不多,大概只有二三十家。为此,去年5月8日,浙江省政府在杭州专题举行了“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学习会,正式提出贯彻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创造条件加快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全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力打造区块链产业高地,加快建设数字浙江。

  随着区块链商业化与科研加速前进,区块链商用落地场景不断丰富,蚂蚁金服、浙大网新、浙商银行、安存科技等众多浙企在助力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数字经济创新等领域均有不少探索。总部在杭州的浙商银行,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破冰行动从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开始。2017年,浙商银行推出了业内首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款链平台”,通过将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上链”为数字凭证,节省了80%的时间成本,降低了50%的融资成本。

  在这个问题上,蚂蚁金服坚持区块链的价值绝不在于炒币,而在解决社会问题,它的技术魅力在于建立信任和协同。所以,蚂蚁区块链主攻两个方向,一是解决民生痛点,二是支持实体经济。背靠阿里巴巴,蚂蚁区块链已与多个行业融合,落地超过40个应用场景。比如,在公益善款追溯领域,蚂蚁区块链能让每笔善款的去向和用途都有迹可查,让公益更有温度,爱心不被辜负。

  与其他企业在各自领域探索不同,杭州万向集团投资2000亿元,携手众多创新机构,以区块链为技术驱动,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依托,在杭州萧山建设世界第一个建立在区块链上的智慧城市万向创新聚能城,听起来更玄妙。

  在创新聚能城8.3平方公里土地的整体规划中,将规划若干个大型ALL(AdvancedLivingLab,智能城市实践工场),建立平台,开发技术,部署和测试新算法、系统和传感器,在真实环境中与本地城市生态参与方合作互动。

  或许,有了杭州这块试验田,这才有了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有着足够底气为中央政治局的高层领导,就区块链问题作讲解、谈意见、提建议。

  振奋人心的是这次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没错,高层的前瞻判断,让区块链走进大众视野,成为金融资本、实体经济和社会舆论共同关注点。人们不免欲问,区块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区块链不是手段,属于信息革命技术。从2008年中本聪创造比特币开始,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逐渐被人所认知,到如今不过十余年。区块链还很“年轻”,但已经逐渐显示出巨大价值。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的讲话中,就将区块链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技术一道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

  互联网的出现解决了信息传递难题,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捷的同时,也引领了全球性商业变革,而区块链被称为“信任机器”,区块链技术虽未曾脱离互联网技术范畴,但通过分布式账本、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等技术,能解决传统互联网所存在的公平、信任和价值传递等问题,逐步完成从现阶段“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的转变。在技术研究上,中国应争取区块链技术发展主动权,大力发展国产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加速建设底层平台、业务应用等相关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而联盟链是中国区块链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研究热点。

  ——区块链不是实体,可以为实体赋能。正确看待区块链技术,不要将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货币混为一谈,从技术本身理解区块链服务实体经济的价值所在,是目前全社会和全行业最应该关注的问题。虽然区块链是比特币底层技术,数字货币也是如今区块链产业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但这不意味着区块链只能服务数字货币,更不能简单地强行将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绑定在一起。此前区块链在普通民众心目中一直与炒币、非法集资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存在被污名化的问题。

  谈到区块链的产业应用,中国和西方经历了两种不同的路径。在西方,区块链源自比特币这一金融创新而后向其他行业渗透,“基本上是由金融创新拉动的”;在我国,区块链对各行各业的赋能效用在一开始就十分显著,并不依赖金融行业的带动。必须肯定,服务实体经济是区块链3.0的重要特征。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

  ——区块链不是融资工具,可以成为产学研融合体。迄今为止,区块链领域公认的“杀手级应用”仍然是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局限于纯虚拟经济体系的加密货币,现实社会中解决实际需求的区块链系统虽为数众多、百花齐放,但均是小规模探索和尝试。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尤其在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上仍处于初期阶段。这在区块链企业的融资表现上尤为明显。

  要充分认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积极探索和拓展技术落地,重点分析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的业务痛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度,共同建设更加完善的产业应用生态,努力使区块链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支撑技术。在项目类别上,区块链底层技术开发、区块链+、文娱社交等应用场景开始受到资本市场青睐,数字货币及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热度衰减,说明投资者更加理性,整个产业逐渐进入早期阶段的尾声,逐步进入发展快车道。

  ——区块链不是全新技术,属于一种组合型技术。区块链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而是由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融合交叉而产生的组合型技术。区块链技术在信任传导、数据保护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在可拓展性、性能以及链上链下数据交互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作为一项互联互通的底层技术,区块链与其他技术存在巨大的融合空间。要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有着天然的互补增强效应,可以为人工智能奠定可信、可用、可靠和高效的数据基础与信任基础;区块链和大数据的结合能保证链上数据的真实可信和不可篡改;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则能解决区块链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不可信问题,同时也能为物联网系统解决数据保护和隐私安全等问题。

  ——区块链不是保险箱,更加需要监管。技术永远中性。和其他诸多前沿技术一样,区块链技术既可以造福人们,赋能实体经济,也可能被一些人借机利用,损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此前很多项目借着区块链技术的噱头,从事ICO、IEO等非法融资活动,空气币、传销币等数字货币骗局在国内仍不时发生,难以杜绝。为防止一些人利用中央政策和区块链概念进行不法金融活动,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区块链发展中要加强对技术安全的重视,同时加强对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市场普及教育,更好地去伪存真,为合法创新的区块链企业和数字货币营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了兴利除弊、扬长避短,实现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政府监管是必要的,否则就可能乱象丛生、走上歧路。区块链作为重要的底层基础设施,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应强化对区块链平台及应用的安全评估,提升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协助建立健全区块链监管体系,强化区块链监管能力建设,共同探索区块链监管新模式,实现监管技术的升级和提效,并降低监管成本,确保产业发展与监管并行,为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创造环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相关部门及其负责领导同志要注意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能力。所以,我们要从更大视野把握,人类能够发展出现代文明,是因为实现了大规模人群之间的有效合作。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也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区块链技术将极大拓展人类协作的广度和深度。无疑,区块链不只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更是下一代合作机制和组织形式。

  相信区块链,未来已来,日生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