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贵州农副产品运输过程损耗55%?“大数据+冷链物流”助力“黔货出山”| 数博会官网

贵州农副产品运输过程损耗55%?“大数据+冷链物流”助力“黔货出山”

来源: 央视财经   编辑: 张薇  时间:2019-05-27 21:58:36  

财经.png点击上方图片查看完整视频

  贵州是全国大数据创新创业的“试验田”,同时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大数据博览会上,就首次将大数据和扶贫联系在一起。

财经1.png

  记者 张馨月 :在本次中国国际大数据博览会上,有一个特殊的展台,就是我现在所在的大数据扶贫展台,贵州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地区,大数据怎样助力贵州脱贫攻坚呢?在这个展上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找到答案。

财经2.png

财经3.png

  数博会设置的扶贫展台,从扶贫对象、交通通信、异地搬迁等六个板块,系统展示了贵州利用大数据解决扶贫问题的成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黔货出山很难,帮助农产品走出去,是贵州扶贫工作里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么,黔货出山到底有多难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了贵州遵义的赤水县。家住赤水农村的甘德贵,是当地的种地能手,他家有几十亩地,种着黄瓜、茄子、圆白菜。甘德贵告诉我们,这些农产品虽然收成都不错,但想要把它们卖出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财经4.png

  贵州省赤水市当地农民 甘德贵:吃不完,挑出去卖 我们这里都是挑出去卖,我们这都是挑到赤水县城。

财经5.png

  甘德贵说,因为他们家所在的位置太偏僻,他几乎每天都要走两个多小时的路,把这些农产品背到县城市集上卖。

  记者:现在有其他方法可以卖出去吗?

  贵州省赤水市当地农民 甘德贵: 其他方法还没有 。

  记者:正常情况你怎么卖呢?

  贵州省赤水市当地农民 甘德贵:便宜处理了,去卖也没有摊位,到城里以后就是随走随卖。

  采访中甘德贵告诉我们,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物流公司到家门口收购农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约为6%至10%,而贵州却高达55%左右。半年前,遵义开始探索实施“大数据+冷链物流”的新模式,这也使得贵州的山货,终于可以新鲜出山了。

财经6.png

  上午8点,在赤水市复兴镇的仁友村,上山收农产品的冷链车司机廖亚琪已经来回跑了三趟。廖亚琪说,因为山路崎岖陡峭,他上一次山至少得半个多小时。为了保证山货的新鲜,他必须抓紧时间。

财经7.png

  冷链运输车司机 廖亚琪:很多农作物都是在高山上的,因为贵州的地形本来就是高山,要爬山上来才能收到。

财经8.png

  这一次,廖亚琪来收的是已经被上海市场预定的赤松茸。种植户王秀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会砍些山里的竹子想办法请人拉出去卖,但是运费高赚不了多少钱。今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不但带着他们在竹林里种了赤松茸,还对接了物流公司,让他们待在家里就能卖货。

财经9.png

  贵州省赤水市复兴镇仁友村农民 王秀:有蘑菇捡就有钱,,人家自己上门来收,就少了很多问题。

财经10.png

  经过在赤水冷库的中转、挑选和装箱,这批赤松茸被送到上海商户的手中,前前后后仅用了不到48小时。而记者了解到,从农户的种植标准,到运输车的温度,再到运输车司机中途有没有违规熄火,这些数据都被收集到了遵义物流新城的大数据中心。

财经11.png

  遵铁物流公司总经理 阮闳:这些数据能证明我们的产品是好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用信息指挥中心来解决它,什么地方集货,经过哪些地方再配货,实现它的满载率,解决它的空载率。

财经12.png

  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启动实施了大数据与农业融合项目24个,并在9个市(州)、88个县(市、区)建成了冷库和集配中心,冷库数量达到了505个,“黔货出山”的物联网体系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