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学生营养餐安全?大数据有办法
作者: 汤正 来源: 数据观 编辑: 张薇 时间:2019-05-15 11:53:15
由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巨大福祉,计划的本意是让农村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吃上免费的营养餐,以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然而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却被一些地方异化为“捞钱工程”,无良商人不择手段从孩子嘴里“抠利润”,“变质餐”“营养面变素面”等营养餐丑闻频频曝出。利益分割的背后,公众舆论一直在追问,学生营养餐到底“营养”了谁?
大数据时代下的贵州,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了“学生营养餐智慧云+校农云大数据平台”。平台打通农户、生产企业、流通配送企业、学校、各级政府监管平台之间联通阻碍,建立从种植、采购、配送流通、烹饪、销售等涉及学校食品安全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而全面的监督,打造了一个透明的“学校厨房”,从而使大数据成为保障保证学校食品安全与资金安全的“智能武器”,从技术的角度,确保了学生将每一分补助都安全地吃到嘴里。
“现有的学生营养餐管理,是在学籍管理平台基础上,增加了营养改善计划监管的部分功能。它可以精确统计享受营养餐的学生数量,但监管部门却无从知晓学生是否足额享受营养餐了,营养餐从哪里来、餐食是否安全可靠?相关执行部门有没有挪用专项资金从中获利,这些问题无从得知。”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伶说到:“营养餐是国家为保障中小学生营养摄入实施的利民工程,是为祖国造未来,因此,必须确保学生将每一分补助都吃到嘴里。如果相关执行部门或者个人挪用专项资金,不按要求提供安全、可靠的餐食,那都是在断送国家的未来。”
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之后,杨伶便专门针对学校食堂信息化管理开展调查研究,在对贵州省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进行调查后,杨伶发现,“食品安全监督难”和“资金安全管理难”是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计划实施和管理面临的两大难题;而“营养系数分析难”和“专家资源整合难”则成为影响营养餐计划实施后能否真正为学生提供营养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营养餐计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四大难题,让营养餐计划真正营养学生,2014年,杨伶成立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山久长青”),专注于学生营养餐信息化管理、学校食堂资金应用、校农结合大数据分析、科学健康营养体系等问题的研究。2015年3月,山久长青联合铜仁市教育局共同打造的学生营养餐农业物联众创空间公共服务平台——“学生营养餐智慧云+校农云大数据平台(简称‘校农云’)”正式上线运行,为解决学生营养餐计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校农云”将学校、配送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贫困户、教育、农业部门等多个涉及营养餐供应和管理的环节部门打通连接。通过对学生餐食数据的挖掘,由学校使用APP移动终端管理食堂,营养师制定营养食谱,生产基地根据需求组织农产品生产并配送至负责企业,经过农残检测后,负责企业烹制成餐食,然后再配送到学校。
“从种植生产到加工,从采购到流通物流,从入库到出库,‘校农云’平台可以详细地跟进食材从种子到筷子的全过程,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利用这种大数据可视化的监管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营养餐实施和管理中的四大难题,更是为地区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帮助解决地方农业生产、就业以及扶贫等问题。”杨伶对“校农云”实践效果相对满意。
目前,“校农云”已实现对铜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及山村幼儿园的全覆盖,黔东南、遵义、六盘水等部分省内地区营养餐计划的提供与管理,也依赖于“校农云”。据杨伶统计,“校农云”共计覆盖已经7803所中小学及幼儿园近140万的学生,平台入驻40多个配送中心,588个企业和合作社及种养殖户,带动当地农民参与生产14586户,带动就业人数46348人。仅在2019年第一季度里,“校农云”平台交易已达4.72亿元。实现了食堂餐食与农业融合,数据资源集聚、农产品产销对接、带动贫困户脱贫等成效。此外,“校农云”还在广东、重庆、四川、云南、江西、安徽、湖南以及湖北等国内多个地区设立了代理机构,正在致力于将“校农云”这一套“贵州的智慧方案”向省外推广。
“大数据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事实证明,谁掌握了数据,谁就赢得先机,赢得产业链条式经济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的先机。”杨伶认为,身处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据已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决策以及社会的发展各个方面。正是处于这样的氛围里,“校农云”才能迅速实现大数据与食堂管理融合,农业信息整合,数据资源集聚、农产品产销对接,以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营养餐数据衍生或关联的这一系列业态表明,大数据已经开始对其他产业产生优化、调整的作用,已经产生融合和协同效应。(记者 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