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谷巡礼|贵阳海信:“智”做降本增效“加减法”
作者: 黄菊 来源: 贵阳日报 编辑: 张薇 时间:2019-05-07 11:28:00
4月26日,在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余加香的工位所需的材料眼看就要用完了,她按下一个黄色按钮,不到一分钟,一台一米多长的白色小车就运着三箱材料缓缓驶来,在她的工位旁停下。自动卸下货物后,小车返回备货区,等待下一个“指示”。
对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来说,这种小车犹如工友一般。“我需要什么辅料,它能及时送到,不会耽搁生产。”余加香说。
据介绍,这些小车叫AGV自动导向运输车,通过智能程序控制,在自动感应器和车间地面磁条引导下,能自动将各种零部件送到有需求的工位,从而实现配件运输的自动化,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引入AGV自动导向运输车,是贵阳海信推动大数据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质量做“加法”、为成本做“减法”的一项举措。贵阳海信利用大数据布局车间智能化生产,实现PLC(可编程控制系统)系统控制,并对车间进行信息化改造。
“把数据流打通后,消除了一些重复环节,使部门间的数据实时共享,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质效双提升。”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信息化工程师林利说。
大数据在制造环节的应用,使贵阳海信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在55英寸电视屏幕生产线上,每隔4秒左右,自动翻转机器人便完成一块电视屏幕的输送。“电视屏幕比较重,以前人工搬动不仅慢,而且很容易造成屏幕磨损。”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设备工程师孙贵东说。
除了自动翻转机器人,贵阳海信还引入了精密及重型装配机器人、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等智能生产设备,实现65英寸、55英寸等电视机屏幕的智能化生产。
为了对车间进行全面智能化升级,去年9月,贵阳海信实现仓储车间的自动码垛。在1万平方米的成品储存车间,不同型号的电视机成品在一条传送带上移动,经过自动扫描设备后,产品按型号进行分类,被三条不同的传送带送到各个区域存放码垛,整个过程实现自动分拣、自动码垛、自动信息采集,有效解决了以往人工搬运码垛劳动强度大、产品易在搬运过程中受损等问题。目前,贵阳海信的码垛车间员工数由6人减少到2人。
利用大数据做“减法”,贵阳海信电视产品的生产周期由原来的1周缩短至2小时,产品不良率下降了27.56%,年产能力从90万台增加到180万台。
贵阳海信不仅利用大数据在成本和时间上做“减法”,还利用大数据在产品研发、市场业务拓展等方面做“加法”,增强核心竞争力。
“我们从设计层面开始,利用大数据来优化产品设计,倒推研发工作,实现产品升级迭代。同时,我们通过三维建模,利用大数据分析,预判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等,提前解决产品存在的问题。”林利说。
贵阳海信还通过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来推进产品研发。该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提高产品研发的精确度,避免产品在研发到生产的过程中产生故障。目前,贵阳海信的产品直通率达到98.5,即100台产品中有98.5台从研发到成品实现零故障。
贵阳海信利用大数据做“加法”还体现在产品创新上。依托其汇聚了几千万用户数据的“海视云系统”,贵阳海信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用户喜好,以此倒推产品创新升级,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大数据还让使贵阳海信腾出更多精力,延伸产业链。去年下半年,贵阳海信新增的遥控器生产项目投产,截至去年底共生产遥控器60多万支,产值已达600多万元。
2018年,贵阳海信电视产量达114.4万台,比2017年增加了11.4万台。今年,贵阳海信电视的产量预计可达120万台。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用大数据做好‘加减法’,继续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使整个车间的自动化率进一步提升。”林利说。(记者 黄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