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十大趋势
作者: 朱岩、李晓东 来源: 人民邮电报 编辑: 杨小婷 时间:2025-02-06 13:55:53
近日,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伏羲智库在2024年共同研判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关键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数字质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讨数字经济在2025年的十个发展趋势。
一是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进一步分化。2025年,随着大模型训练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和应用场景开发不足,大模型企业将进一步分化,头部企业通用大模型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除了大模型,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将在2025年涌现,并开始与大模型一道在更多行业开始得到大规模应用。在产业可信数据空间开始建设的基础上,智能代理(AIAgent)将成为企业AI应用的一个热点,用以优化替代企业内既有的业务流程,并创造企业在产业生态中智能协作的新模式。
二是计算技术有望再度取得巨大突破。虽然基于电子计算的人类计算能力还在进一步提升,但2025年大量新兴的计算技术将涌现并走向成熟。随着脑科学的快速发展,神经计算模型将有新的进展。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科研机构积极研发类脑芯片技术,2025年这些技术的成熟将对脑机接口等下游应用市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是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过去几年,新基建的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区块链基础设施“星火·链网”已经初具规模等。在此基础上,各种便于数据要素流通、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就成了2025年数字经济建设的重点。
四是新质生产力加速新质生产关系变革。我国的产业转型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生产关系的关键时刻,经过前些年的探索,2025年各地区、各产业将加速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由于有了日益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的数据变得及时、全面、可信,数据的透明将极大改变组织运作的方式,各种智能技术在可靠的数据基础上有了用武之地,组织中原有的流程环节将大量被算法和智能代理替代,从而产生更加自动化的组织形态。
五是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日益完善。2025年,数据要素市场相关的宏观政策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并将产生关于数据资产封装、登记、追踪等一系列技术标准,一些国家级数据管理平台将涌现。尤其是数据资产登记机构,政府主导的“数登所”将更加系统化地在全国布局。在此基础上,各地将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路径,过去4年所建设的各种数据交易机构将加速分化。
六是数据治理成为数字经济治理的核心。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的治理将基于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建设可信数据空间的基础上,加强战略把控和预测分析,通过“监管沙箱”等科学有效的调控手段规避潜在风险,保障行业发展沿着正确轨道“无级变速”、稳步前行,避免过去一遇到问题就“踩刹车”的应急治理模式。
七是涉农数据资源价值开始得到重视。2025年,数据要素将与农业生产流通过程进行全方位深度融合,瞄准对特色农产品的安全、绿色、可信的需求,“农产品+数据”将成为农业流通的主要对象,各地将积极建设涉农数据服务基础设施,并通过市场化手段,形成政府主导的涉农数据服务平台产业,实现数据富农。
八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呈现集群化趋势。2025年将是中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数据要素市场的日益成熟,使得传统制造业不得不开始与上下游企业打通数据,用产业互联网手段形成产业集群,从而进一步提高产业生态产品的整体品质,降低产业生态运营的整体成本。以信用为核心、以数据为纽带的产业互联网组织模式,还可以有效避免内卷式竞争,让每个产业互联网生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开发持续经营的高品质产品。
九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更多机遇。2024年12月6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发布了3项国家文化大数据团体标准,包括《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技术要求文化数据确权系统》《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技术要求文化数据管理系统》《舞台艺术表演数字化录制技术要求通用要求》。2025年,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催生更加丰富的内容创新。随着可信计算、虚拟现实、云计算、边缘计算、虚拟化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革新,在《黑神话:悟空》等优秀游戏作品的推动下,地方政府将更加注重城市数字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并将城市特色与短视频、游戏进行有机结合,一批具有鲜明地域和文化特色的云游戏、高质量视频游戏、跨平台游戏将涌现,推动游戏产业进入虚实融合的新发展阶段。
十是中国引领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新模式。中国在2024年11月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面向国际社会提出《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强调各国应秉持开放、包容、安全、合作、非歧视的原则,平衡数字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社会进步与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的关系,在推动数据跨境流动的同时实现各国合法政策目标。此外,倡议政府、国际组织、企业、民间机构等各主体坚守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发挥各自作用,推动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携手构建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打造共赢的数据领域国际合作格局,推动数字红利惠及各国人民。2025年,在中国所倡导的数字经济治理理念和所实践的开放公平数字平台的支持下,将形成全球数据领域的新合作格局,形成新的合作平台。